交流互动

“如是禅化-果光法师书画展”将于1月25日在南京展出

 

 

 

 

 

 

 

 

“如是禅化-果光法师书画展”将于125日在南京展出

由江苏省佛教协会、江苏省山东商会、江苏省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主办的“如是禅化—果光法师书画展”将于2015125日下午13:30分,在南京1865产业园凡德艺术馆开幕。此次共展出果光大和尚2014年创作的书画作品83幅,其中书法作品39幅,山水画作品44幅。

果光法师的书法作品笔法流畅,灵性和谐,清新刚健,超凡脱俗;山水画作线条遒劲,造型准确,形象逼真,气势雄伟,画作中山水蕴含仙灵之气,景意幽深,将水墨画的精要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次展出的八十余幅作品,可谓精品荟萃,缤彩纷呈。

 

 

 

吹开净土心

                  ——果光禅师的书画艺术

邵大箴

    在某种意义上,艺术与宗教有共同之处,都在探究生命的存在价值,追问人生的终极意义。古往今来,很多僧侣艺术家在修行的道路上,不断创作出精彩的书画作品,既体验人生与艺术之奥秘,又推动了艺术的发展。

    智永的《千字文》怀的《大唐三藏圣教序》、怀素的《佛四十二章》、《自叙帖》、《秋辞》、《早春》、《自咏》、《道帖》、《道帖》等等,是极为的书法遗产在绘画艺术上取得非凡的成就的清四僧朱耷、石涛、弘仁、髡残,使传统写意水墨画发展到令后人高山仰止的高峰。近代弘一法师的书法与绘画步入了超凡脱俗、无欲无求的境界。在研究这些僧人及他们的书画作品时,我们会发现,宗教和艺术在他们身上已经合二而一、融为一体了。他们在佛法修行的过程中,身心得到不断净化,观察世界的视角和悲天悯人的情怀,使他们的作品超越了尘世的喧嚣和世俗的纷争,达到天人合一的高度。

    当我读到果光禅师的画册、诗集和书法集时,眼睛为之一亮,如清泉浣洗后的清明。果光的山水,用超越、通达、澄明的态度观照山水之美,不墨守成规,有一种难得的自信,任由情绪的驱使,放笔直取,以率意的笔线勾勒点染,铺排出大的格局框架。他的小品没有学院派要求的基本功,没有传统山水的章法规矩,却有着清新可人的气息。细看他树木的画法,枝干的穿插、伸展、转折,都随心所欲,山石的点皴也很少积墨,基本都是一扫而过。用笔能看到黄宾虹的影子,但是完全没有黄宾虹的沉重和辛辣,处处一派浅吟低唱的淡然景象。看多了各种展览上的巨幅山水,那些画面层层叠叠、厚厚实实、密密麻麻,如黑虎扑来,有了所谓视觉冲击力,也显示出了技术功底,但却失去了艺术的情趣与意味,观众也失掉了观赏的愿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斥着穿梭的车辆、拥挤的街道、烦人的会议、无聊的应酬……突然看到果光禅师这样品味纯正、清净雅致的画作,感到分外的亲切与惬意。

唐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在艺术中也是同理,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回归本真的自我。

当艺术达到最高境界时,一切的技法都不重要,自由自在,真心流露。看得出,果光禅师在追求这种“无法”的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必须经过从无法到有法,再从有法到无法的路程。而“无法—有法—无法”又是在不断反复循环的,每一次循环,会把艺术创造带入新的高度和维度。艺术家正是在这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修行、体悟,最终得道。果光禅师虽未专攻书、画和诗文,但因在佛学上的高深修养,使他在精神追求上已经达到一种难得的禅境,书法、绘画和诗文出手的格调就异于常人。假以时日,一定会达到思行合一的更高境地。

      在果光禅师的书画中,我们能感知一个修行者的初心,如同他的一首《偶吟》:

今晨窗外雨,洗尽世间尘。

清气入帘内,吹开净土心。

                 

    邵大箴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导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院长

 

 

 

方丈介绍更多>>

    果光大和尚——兴化禅寺的第十三代住持 俗姓李,名继金,法名果光,号法润,山东郓城人。1969年12月生于佛教家庭。

友情链接

佛教在线 3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