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之窗
佛教可以用教义把环保问题合理化
导语:宗教是环保的发起者还是参与者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需要我们回溯一下华人社会的环保史。台湾地区环保运动的展开及其合法化,最初并不是由宗教组织启动,而是由世俗组织启动的。从1970年代起,台湾的环保运动越来越积极,特别是在反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上。台湾当局对此进行了积极回应,在1987年设立了环境保护署。1980年代起,全岛已经有许多非政府的环保组织,许多环保积极分子是在美国获得高等学位的科学家。当环保在社会流行并取得合法性之后,一些佛教团体在1980年代末也开始参与这些环保活动。
佛教徒尝试用佛教教义把环保问题合理化。他们声称佛教具有悠久的珍惜生态以及万物包括动物的历史,尤其是“惜福”及“功德”的观点有助于减轻生态问题。他们不仅持有环保主张,佛教团体还把这些观念付诸实践。比如,法鼓山鼓励人使用可重复利用的购物袋,购物袋上印有“少用一个塑料袋、多积一份功德”的字样。与法鼓山同为台湾四大佛教道场之一的慈济功德会也有相似的环保实践,而且效果显著。宗教团体不仅能为环保活动提供通俗的理论支持,而且在行动力和感召力上优于地方政府。
佛教也以“惜福”的观念来对抗消费主义。根据这个理论,能够享用自然提供的资源是人类的“福报”。但是福报是有限的,因此要学会珍惜。现代社会的“惜福”就是要求人们尽可能减少制造垃圾,尽可能使用可再生的资源,对垃圾进行分类并循环使用。
除了把“功德”、“惜福”等传统的佛教观念用于环保实践,台湾的佛教团体也试图发展出新的环保理论。法鼓山创办人圣严法师扩大环保的范围,倡导四种环保的观念:保护心灵环境的心灵环保、保护自然环境的自然环保、保护生活环境的生活环保以及保护社会发展的礼仪环保。圣严法师相信环境保护不会取得成果,除非人们接纳环保的观念并拒绝消费主义。
在礼仪上,佛教徒已经改良一些他们认为不环保的传统仪式,如放弃烧纸钱的习惯。1980代年末开始,法鼓山采用以花朵取代纸钱来礼佛。慈济功德会的志工尝试说服社会大众,不要在农历七月鬼节烧纸钱。
在中国大陆,宗教团体同样是环保运动的参与者而非发起者。宗教组织的参与显然有利于环保运动的普及。云南的“香格里拉可持续发展社区经验”就是一个案例。当地的和尚被分派在香格里拉的附近地区去保护和维修神圣山脉的设施,他们也因此参与到当地其他更大的环保努力中。
国内的一些道观也开始关注环保议题,例如陕西省太白山铁甲生态道观的环保活动。2006年,铁甲生态道观发布了《秦岭宣言》,认为面对日益严重的环保危机,道教有责任反思当代环境保护的作用,形成了道教宫观生态教育联盟。其行动计划承诺融生态教育于宫观建设和道教活动之中、减少烧香和鞭炮产生的污染、关注当地的物种保护和支持绿化、在道观中采用节能技术及保护附近道观所在区域的水源等。
然而,铁甲生态道观负责人的环保意识并非完全来自道教经典的教导,而是更多受到现代环保理念的影响。在一系列环保创意活动背后,我们看到了很多活跃的身影:世俗环保组织的管理者、政府官员以及知识分子。道教界人士的活动本身是多种社会力量合谋的产物。我们还不能确定道教已经有具体的运动来发展更宽广的生态理性,或推动全国性的道教之外的环境保护。即使在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方面,政府还是更关注如何发展世俗的环保教育。当然,政府也会寻找合适的机会让宗教团体加人环保行动。这既符合政策实施的优先次序,也展现了全民参与的态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少数道观顺应时代的潮流,参与了环保的行动和主题。然而,如果缺少政府的通融和外部世俗基金会的支持,我们很难想象宗教团体除了在针对寺庙内部资源使用上作一些温和的环保呼吁和实践之外,他们能有任何实质的超越地域限制的环保贡献。
有组织--无组织
华人社会中宗教团体的环保参与处于上升态势,尽管他们的身份并非环保运动的发起者而是追随者。在参与或追随环保运动时,我们发现,如果某一宗教只能从教义上进行声援而无法从组织上实际支持环保运动时,那么其作用不大。例如台湾佛教环保运动的声势浩大是由于佛教在台湾拥有强大的组织。台湾慈济功德会是台湾地区最大的民间组织,其倡导的环保活动备受关注。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取向的宗教比个人主义取向的宗教更关注整体的人类环保事务,而后者只对当地的环境问题感兴趣。
中国民间信仰的追随者主要关注本地的环境。在台湾,当地寺庙不但投入大量的钱财来抵制工厂的建设,还用扶乩的方式生产善书来否定冒犯他们的工厂,认为那是对神明所控制土地长远利益的威胁。但他们对超出本地范围的环境污染并不关心。在中国大陆,民间信仰的追随者以不同方式参与当地的环境保护。譬如陕北榆林的黑龙大王庙因灵验及环保活动颇有盛名,虽然黑龙大王庙相关的资源和组织在保护当地生态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但是也仅限于当地。
而佛教的“心灵环保”显然超越了一时一地的环保经验;其集体主义取向的救世教派生产出的环保善书也在风格上迥异于民间庙宇的鸾文,更强调普世性。比如,在台湾某教派的善书中提道:“此刻地球已千疮百孔,再不尽力维修和整治,则这个美丽的星球,将枯萎和毁灭在你们的手中,诸方法界的仙佛都为你们担心,徒儿啊!你们除了要从事道德心灵的环保工作外,还要真正协助并参与从事环境维护的运动。”这种环保理念是民间宗教所不具备的。
讨论与结论
本文关注的焦点是华人社会中宗教团体的具体的环保实践,并得出了一些尝试性的认识:第一,许多宗教参与环保是因为外面世界已经知道了环保的重要性。他们对环保的参与不是基于其自身的教义,而是基于世俗生态环保运动的带动。正如在台湾所发生的那样,在1980年代多数的环保运动领袖都是科学家。频繁的环保示威逐渐让当地政府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改变其政策。当官方改变对生态的态度,宗教团体才开始加入环保运动。第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宗教团体在环保活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那些组织完备的教派。第三,目前宗教团体的环保工作主要集中在环保伦理的建设上。在这方面,不同取向的宗教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强调个人主义的民间宗教更多推动地方上的环境保护,而集体主义取向的宗教团体则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宏大的关怀。
方丈介绍更多>>
果光大和尚——兴化禅寺的第十三代住持 俗姓李,名继金,法名果光,号法润,山东郓城人。1969年12月生于佛教家庭。